十年前,宣帝薨逝,传位皇四子允亲王梓澈,即当今王上。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以前的老臣们,都担心新王即位后自己的地位不保,纷纷上奏请辞回乡。有回去的自然也有留下的,只是当中不乏有狼子野心之人。
赵丰乾手握重兵,管辖临康至百花埠一带。百花埠临着都城言风,与弋国边界的召池只隔着一条风河。他本就心存叛变,亦深知只要自己发动兵变,都城言风自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加之新帝年幼即位,朝局动荡,人心不稳,不服之人甚多,到时定是一呼百应。
只可惜他如意算盘打得太精,不如意事常有一二,他却一件都未料到。只管带着大队人马南下,只留了一万精锐部队驻扎在百花埠。
旧永延二十三年,赵丰乾发动兵变,挥兵围攻言风城。只是赵家军还不曾见到王宫面貌,便有快马送来急报:弋国十万精兵西下,我军死伤六千余人,只剩三千人借着地势负隅顽抗,百花埠告急。
赵丰乾大惊,愣了半晌,就是没个决定。这时他旁边的靳义堂便劝他道:“将军何不先回去平定那弋国挑的事端?到时民心所向,谁不拥护将军当王上?”偏偏他又是个粗人,想什么便做什么,全无周详的考虑,又易轻信他人,当时只拍着胸脯道:“我赵丰乾有的是兵力,现在就先去抵御那外来的贼子!”
赵丰乾一心做着他的春秋大梦,却愣是让那几十万大军陪着他玩,军中早已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此即后世史书上所载的“丁卯之变”,只是因为赵丰乾的起兵又撤军而常被后人说是“丁卯之谬”。
当时的梓澈,龙靴穿的都还不合脚,内忧外患,更添得他劳。
“丁卯之变”那天,他刻意呆在纪太后的正华宫里,不准任何人进来。旁人知道这事的都以为他还是个依着娘的孩子,却谁也没敢冒死去劝他,由得他被赵军包围,众人只坐看好戏。其实个中原因还有一个当时还任左都御史的文苍宇是新帝的心腹,也是顾命大臣,连他都不曾去劝王上,他们去些个劳舍子的闲心干吗?m.qikuaiwx.cOm
众人都说新帝年幼无知,尚蒙在鼓里。可又有谁知道,十五岁就继承王位的梓澈不是没把赵丰乾放在心上,只是现在朝野上下无一不认为这个王上毫无治国之才,他便由得这假象去蒙骗世人罢了。
纪太后是王上的生母,居正华宫。自是偏疼他的儿子,便有聪明人猜测王上是否在密谋控一切。此谣一出,朝中上下为之哗然,纷纷惊叹这王上的“聪慧”,却有更多的人去投靠赵丰乾了。不过数日,便又有传闻:颜太后几日都去正华宫,一坐就是半晌。世人皆知,王上刚足月便被颜淑妃领了去养,所以她才会有今日太后这个位置。那些臣子们不由得又议论纷纷起来,无一不在揣测圣意。
“丁卯之变”后数十天,赵家军终于击退弋军。赵丰乾大喜过望,正想重整部队,挥兵再次围攻言风城,可苦于没有借口,又不想再做上次那丢面子的事,正暗自愁着,却未想到王上的一封召旨倒让他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去皇宫“为犒赵卿,设宴宇轩”短短八字,便叫人不能拒绝。
权利啊!怎么会有人拒绝。那时赵丰乾的双眼尽被贪婪充斥蒙蔽,哪儿还顾得上风险?于是不消片刻,他便已整装待发。圣旨上没说不能带兵,这可把赵丰乾高兴坏了,风风光光地骑着高头大马,身后随行着几万大军,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今夕何兮更新,幽幽采医(10)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