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朱标和朱雄英是朱元璋最在乎的皇子皇孙,因此太子府上一向是冬暖夏凉的。
冬暖夏凉这个在现代人看来很简单很正常的事,毕竟一台空调就可以实现,但是在古代要实现可是很不容易的。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自然是玩冰块了。虽然夏天的温度无法产生冰,但是古代的帝王能够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让专人将冬天的冰块保留至夏天。
其实早在周王朝时期开始,我国的天子就已经有了将冬天的冰保留到夏天的传统。甚至那时候还有专门储存冰块的机构,叫做“冰政”,在冰政中工作的人员叫做“凌人”。甚至这个专门储存冰块的机构还不小,里面的人员数量往往接近百人。
后来随着考古领域的发展,我国开始有考学学家和历史学者怀疑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了类似专门管理冰块的机构和人员。
毕竟一个成熟的管理机构不可能一撮而就,周王朝如此成熟的储存冰块的机构,很可能是从夏商时期学来的。不过因为夏商时期严重缺乏史料,因此我们也一直没法证明这一论点。
那么冬天的冰是如何留到夏天的呢?这是因为有一种名为冰窖的东西。如果是年龄稍大的人,在记忆里一定有一个人扛着一个装有冰棍的箱子到处叫卖的场景,而这个箱子外面会盖上一块厚厚的棉布,以隔绝大气中的温度,达到降低冰块融化速度的目的。
在现实中,只要这块“棉布”足够厚,那么就能有效的隔绝大气中的温度。因此古代的人会在地下数米的地方修建冰窖,然后将冬天采集到的冰块放在冰窖中。然后利用冰窖上方几米厚的泥土层隔绝冰窖和大气温度,这样这些冰块就能留到夏天,供皇帝消暑使用。
皇帝们使用这些冰消暑肯定不会像现代人吃冰棍一样直接吃,他们一般是将这些冰放在房间里融化,通过冰融化吸热的现象来降低房间的温度。
此外皇帝们还会用这些冰镇瓜果,像我国就出土过周王朝时期的冰鉴,这证明了在周王朝时期天子有用冰块冰镇瓜果的行为。
不过这种冰窖中的温度很难到达0摄氏度以下,而冰的融点就在0摄氏度,达到这个温度冰就化了。所以古代的人只能将尽可能多的冰块堆积在冰窖中,这样不仅能保证能留下尽可能多还没有融化的冰,还能通过冰块融化吸热的物理现象尽可能多的降低冰窖中的温度。
不过即使这样每年冬天采集到的冰到了夏天也只能剩下10分之1左右,因此这剩下的冰就显得弥足珍贵,不可能让古代皇帝像现代人每天玩冰一样使用这些冰。这些冰也基本只会供给王公贵族使用,或者是皇帝高兴了赏赐一些给某个大臣。
除了保存冰块,还有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建筑来避暑
我们普通人看见那些中国古代的建筑只会觉得它古朴美观,但其实我国古代建筑大有讲究,里面蕴含很多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累计下来的经验,最简单的就是建筑顶部屋檐的斜面角度。
中国古建筑屋檐的斜面角度是固定的,一般在26度到34度之间。这个角度不仅可以方便雨水快速从屋顶留下来,还能有效的调整太阳光的照射。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我们的视角来看,太阳在一年四季中照射我们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在冬天时太阳会距离地平线更近,夏天太阳则会离地平线更远。因此26度到34度之间的屋檐就处在一个很巧妙的角度。在夏天上午刚刚要热起来时,屋檐就已经遮挡住了太阳照射进屋内的光。
到了冬天时这个角度会让太阳光在接近中午时照射进屋内。因此这种角度的屋檐能够做到真正的冬暖夏凉,像我国以故宫为首的古建筑,其屋檐角度都是这个数值。
此外中国处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再加上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所以到了夏季时中国内陆会有来自太平洋的低温空气,到了冬季时中国又会从北方吹过来西伯利亚寒流。
所以中国建筑一向讲究坐北朝南,这样夏天时来自太平洋的风能吹进屋里,冬天时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会被屋子阻拦,这样也能达成冬暖夏凉的目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从西周时期开始,建筑就在讲究坐北朝南了。
除了最简单的屋檐和房屋朝向问题外,古代人还会设计凉屋。这种凉屋依水而建,然后以水流做动力设计一些机械装置。
在中国古代这种机械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在这个装置上安装巨大的风扇,这样水流经过就能带动装置转动,让风扇不断的上下挥动,以达到用人造风驱散屋内热气的效果。
第二种装置是设计一种类似水车的装置,这种装置会将水带到高出,然后洒在屋顶。当水流下来时这栋房屋就会有一个人造水帘,之后这些水蒸发吸热,会让房屋内部的温度下降几个量级。
在这种凉屋之外,古代皇帝还会修建地下室和在屋内打井。在夏天到来之时,地下的温度会比地面低很多,甚至地下的温度能降到10摄氏度以下,这在夏天时自然是一个很凉爽的温度。此外在屋内打水井也能有效的利用水蒸发吸热的性质,让屋子里的温度下降几度。
而且古代的皇帝一般还会有大型的园林,这些园林里面水池、花卉以及树木等东西应有尽有。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只要这个生态圈够大也能有效的降低园林中的温度。
除开凉屋和冰块,古代皇帝最为人所熟知的避暑方法就是避暑山庄了。中国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国家,在同一时间国内南北的的温度差异会相差几十度。wWw.qikuaiwx.Com
因此古代皇帝会在全国修建很多的行宫,在夏天最热的那几天,皇帝们会搬去自己的避暑行宫。像我国有名的避暑行宫有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虹饮山房以及位于五台山的菩萨顶。
这些地方要么地处高纬度地区,要么就处于高海拔地区,在夏季时温度都不会太离谱。至于百官上朝,在皇帝搬去行宫的这几天会暂时中止。
而奏折之类的东西要看皇帝的心情,如果皇帝尽职尽责,那么他就会将奏折带去行宫处理,如果皇帝贪图玩乐,在搬去行宫期间一般是不会解决奏折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气温在中国历史的这数千年来经过了好几次变化。在西周之前,中国的气候还普遍温润炎热,那时候中国北方比现在湿润,年降水量充足,因此就算内蒙古一带也能种地,但取而代之的是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好几度。因此当时的天子必须注重避暑的问题,所以才会发展出“冰政”这个组织。
到周朝中后期,中国的气候开始了变化,但介于中国从周王朝开始首都就几经迁移,所以皇帝们避暑的问题得从首都的位置和当时的气候等多方面考虑。
中国最不需要担心暑热问题的是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因为那时候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期,到了农历9月份10月份的时候,就算是较为温暖的江南地区也有降雪的可能性。
因此当时中国整体气候较为寒冷,到了夏天时中国北方的气温也不会热的离谱,冰块、凉屋等施设已经足够,无需再去避暑山庄。
不过这种气候带来的是中国粮食产量的连年降低以及各种烈性传染病的横行,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无论那种方法在古代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之明武帝实录更新,第11章 无题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