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再加上湿热,身上从早到晚就没有一块干的地方,湿疹已经是家常便饭一般的常见疾病,战壕足、皮肤剥落更是家常便饭,各种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使得关平和刘封出发时带走的一万五千人现在已经只剩下一万人了。
不过,好消息是,在他们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之后,已经到达日南郡,快要接近这次他们远征讨伐的目标——林邑国了。
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皛州接。
林邑国在今天的东南半岛东部,汉朝时被中原王朝征服,汉朝在那设置了日南郡象林县,又称象林邑,后世去掉象,称其为林邑。
东汉末年,林邑人区连造反,杀死林邑县令,自立为王。林邑开始脱离中原王朝,但在南北朝南宋时期,宋武帝曾派大军征服林邑,林邑被平,向南宋称臣纳贡。不过由于当时南北朝时局混乱,南宋没存在几十年就被南齐取代,林邑又开始不断侵扰中原王朝。
史书记载,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后汉末,县功曹姓区,有子曰连,杀令自立为王,子孙相承。其后王无嗣,外孙范熊代立。熊死,子逸立。其俗皆开北户以向日,至于居止,或东西无定。人性凶悍,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
他们这次远征在日南郡作乱反叛的林邑国,是从交州的东部出发,他们原本是在今日广东省境内,然后长途跋涉,带兵到了现在的日南郡,按照后世的地理位置来看,那是越南境内的中南半岛上。
虽说现在交州是汉朝土地,但是在古代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面地广人稀,存在着大批的未开发地区,暗河、溶洞、毒虫、猛兽、瘴气,还有到处都是的热带雨林,所以关平和刘封基本上和在野外行军没什么区别。
而且他们到达了日南郡这边之后,也发现了情况的复杂,在林邑国的教唆和影响之下,整个日南郡基本上也陷入了叛乱的情况,关平和刘封更是先费了不少力气,杀鸡儆猴的先平定了日南郡的乱局,稳定了后方,再继续讨伐林邑国的。
在关平和刘封到达日南郡的这段时间里,日南郡的局势并不太稳定,关平和刘封的部队在这段时间之内,不知道清除了多少反抗他们的敌人,也收拢了不少叛乱者,不过在这些人里面,大多数都是被关平和刘封用武力镇压的。
关平和刘封在林邑国的这段时间,日南郡的局势虽然暂时稳定下来,可是却仍旧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一股真正强大的力量,所以关平和刘封想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占据主动权,就必须要拿下整个日南郡才能做到。
而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关平和刘封的部队就攻占了两个县城和四座城池,并且打死打伤了日南郡叛乱者数百人。
在这些日子里面,关平和刘封的部队也没闲着,除了派遣士卒清剿周围的村庄之外,他们也派人在日南郡的大小村庄搜罗粮食和财富,准备用这些东西来扩充他们的军队。
现在关平和刘封的部队已经是一支两万余人的部队了,他们在日南郡的东部搜罗到了大量的粮食,以及大量的牛羊还有几头大象。
当初在南中时,关羽征伐南中的时候,木鹿大王手下象兵和战象的威力让他们记忆犹新,既然他们可以用大象,保不齐林邑国的土人也会使用大象投入战场,毕竟交州出产大象。
不过,关平和刘封对于林邑国的人还是抱着比较高的警惕心思,他们派人将大象放回去了,留着这几只大象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毕竟就几只也凑不成什么建制,而且留着这些大象也太费粮食,这些大象个顶个的都太能吃了!
一般大象的进食量与大象的年龄和品种有关,像未成年的小象,一天大约能吃40公斤的食物,成年的大象一天能吃100公斤的食物,而体型最大的非洲成年象一天就能吃200公斤的食物。
这样的吃法,军粮消耗实在是太快了,很不划算啊!
而后面部队也没有贸然的进攻林邑国。现在关平和刘封正在等待着林邑国自己出手,因为他们知道林邑国肯定是要自救的。
果然,在这短短的七八天时间里面,在日南郡周围,日南郡的反抗势力就已经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林邑国的部队开始在林邑国周边活跃起来,似乎是在准备什么。
"报告将军!"就在关平和刘封等待的同时,突然有一名亲卫飞奔而至,向着关平跪拜道:"属下刚刚得到情报,林邑国的部队已经在外聚集,似乎是准备对我们进行偷袭!"
关平听完,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看来林邑国的人已经忍耐不住了,那就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吧!"
"是,将军!"亲卫领命离去。
刘封这时看着远处的传令兵,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呵呵......这些林子里面的蛮人,终于忍不住了啊!
这一路上,他们遭到各种蛮族的偷袭不少,有的是当地蛮族在大军过境的时候实施偷袭,这些蛮族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原始得不能再原始,他们就像是野兽一样,认为大军闯入了他们的领地,所以要捍卫领地,所以,他们也不管大军的人数比他们多上百倍,就敢拿着木枪和弓箭发起进攻,以一两个蜀汉士兵的死亡换取自己被灭族。
而像林邑国这种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社会文明度的蛮族,他们能给大军造成的威胁也是不小的。
关平和刘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事之后,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战略眼光和统帅能力,而且,这些天,他们的部队也不断的深入到了日南郡内,在日南郡周围搜寻林邑国的踪迹。
而随着日南郡内林邑国的人越来越多,林邑国的动静也变得越来越大,关平和刘封也渐渐地察觉到不妙了,他们的部队在日南郡里面也损失了许多的兄弟,但是日南郡里面的人数却越聚越多。
而就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还发现,日南郡里面的蛮族居然也在向北迁徙。
日南郡的蛮族虽然是一群蛮族,但是也有他们的智慧和文化,所以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面,他们居然也在组织部队往北走,他们想要把大部队迁移到林邑国控制的地盘上去。
这显然是林邑国的手笔,他们肯定是想要聚拢在日南郡境内所有反抗蜀汉的势力来和蜀汉来个鱼死网破。
而林邑国的目标是日南郡的大片土地,而他们这次的目的也是为了抢夺关平和刘封现在占据的日南郡大片土地,从而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以此作为他们称雄中南半岛的基地和资金。
"报告将军!"就在这时候,一名亲卫又匆忙跑了回来:"根据斥候探查,林邑国的大部分兵马已经朝着日南郡的方向开拔了,他们应该是在向东,我们现在要怎么办?"
"东边?"关平皱了一下眉头,随即他对着身旁的一名副官说道:"立刻调拨一些兵马,前往东边的日南郡驻守,务必不能让林邑国的人进入日南郡!"
"遵命!"副官领命而去,随即便开始调拨人马,准备前往日南郡。
日南郡的东部地区,林邑国大军正在向东急行军,大概在一天之后,林邑国大军就会抵达日南郡的外围。
如此看来,林邑国的军队未必是要偷袭关索和刘封的大军,更有可能的,是想绕过他们大军的防线,再次突袭刚刚被关索和刘封攻打下来,安定下来的日南郡。
而在日南郡的西北方向,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这片山脉里面,有着一些村落,也有一些农户,而这些农户和村落里面的人们,则是林邑国的奴隶,他们都是林邑国的奴隶,他们的命运,就掌握在林邑国的王上手中。wWw.qikuaiwx.Com
对于他们来说,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此生活的汉人,还有一部分是当年马援征南时留下的遗卒之后,大部分都是心系大汉的。
不过,这些年来,他们的家园被林邑国的蛮人侵占,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影响,他们的人口也逐渐减少,所以,这些年他们的生活也很艰苦。
他们的村落和农田被蛮人占据,他们的耕地被抢掠一空,村落里面的女人全部成为了蛮人胯下的玩物,而且,他们还要承担蛮人对他们的侮辱和凌虐。
在他们的家园被抢掠一空,他们的耕地也被蛮人占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无比思念曾经那个威服四夷,无比强悍的大汉了!
所谓人心思汉,概莫如是。
他们都是大汉的子民,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和大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林邑国,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太弱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和林邑国的蛮族抗衡。
所以,他们的心底里面都很是痛恨林邑国的存在,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的逃跑,想要逃出林邑国的控制,他们希望大汉的军队能够帮助他们报仇雪恨,让林邑国的蛮族彻底覆灭。
在林邑国蛮人和大汉军队交战的时候,这些年,他们的族人,也都逃到了现在蜀汉军队控制的日南郡境内,由于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样貌和语言已经和当地人相差无几,很多人都被蜀军选做斥候去为蜀军打探消息。
而正因为他们对于林邑国蛮族的了解,往往可以带回来极其有价值的情报,这次林邑国的动向,也是打入林邑国内部的蜀军细作探听来的。
细作'最后探明,他们的动向其实不是攻破日南郡,而是去毁掉当年马援所立的铜柱。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庾信《哀江南赋》云:“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之问《韶州诗》:“珠崖天外郡,铜柱海南标。”张籍《送南客》:“夜市连铜柱,巢居独象州。”等等,都是指此事。《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一还详记了铜柱在日南郡以南的具体里程,云“日南郡又南行四百余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两千余里有西屠夷国,援至其国立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
当时统治南方的问题在于,中国南方没有开发,大多数地方都是茫茫的原始丛林,根本没有人烟。而且中国南方完全是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风俗不同。很多部落还处于母系社会后期,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对于皇帝,赋税,法律这一类东西根本没有概念。汉朝的官吏来到当地之后,也把当地人看成野蛮人。在汉朝官吏看来完全正常的劳役和纳税,对当地人来说就是不可理解的压迫。而有些官吏更仗着汉朝的声威对当地百姓进行残酷的压榨。这样往往就激起土著的反抗。
征侧,征贰是汉朝交趾郡麊泠县人。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麊泠县大致在现在的河内一带。她们的父亲是雒将,也就是部落首领。据《后汉书》的记载,征侧,征贰甚雄勇。也就是说她们的武功很好,勇敢善战。
问题出在交趾太守苏定身上。这位苏定先生属于那种目空一切的自大狂。明明汉朝中央政府已经命令对于象交趾这样的边疆地区不使用汉朝法律,而是沿用南越的风俗习惯,他还是要使用汉法。而且还把征侧的丈夫抓了起来用汉法定罪。为了救丈夫,征侧遂起兵造反,一举打败了当地的官军,攻占了交趾郡。当时南方土著受汉朝那些昏官的压迫也受够了,顿时纷纷响应。九真,日南,合浦诸郡皆叛,攻陷了六十多座城池。征侧干脆建立政府,自封为女王。
面对危机,汉光武帝只得任命大将马援为伏波将军平定叛乱。从地图上看,最短的距离是走陆路进攻。但前面说过,中国南方没有开发,大多数地方都是茫茫的原始丛林。走陆路看着短,实际上遇到的困难要大的多。所以马援绕了一个大圈,带了两万多人从海南八所渡海直扑交趾郡。
马援这一招大迂回,大出征侧所料。她连忙调集了军队迎战。征侧,征贰姐妹虽然勇猛但只是匹夫(妇)之勇。马援到底是东汉开国第一名将,一战就将起义军的主力击溃。征侧,征贰退入交趾城。马援乘胜追击。征侧,征贰决定改变战术,化整为零,躲入深山老林展开游击战。
这一场游击战比美国参加的越战早1900多年,战术却没有什么不同。马援的部队损失惨重,减员达一半以上。但结果却大不相同。1900多年后的拥有比马援不知先进了多少倍的武器和技术的美国人打了十年,最后承认失败灰溜溜得撤出了越南。而马援只用了两年就取得了胜利。
马援的秘诀只有一个,攻心为上。他只攻打反叛的各个城池中坚决不投降的。打下来以后也不烧杀掠夺,反而帮助他们修好被毁的房屋。又对当地土著采取怀柔政策,废除汉法,恢复旧法。这样很快就削弱了征侧,征贰姐妹进行游击战的群众基础。这样,两年之后,马援彻底击败了征侧,征贰姐妹。
征侧,征贰姐妹的结局如何一直众说纷纭。《后汉书》只是很简单得记载说马援斩征侧,征贰姐妹,将首级传到洛阳示众。其中征贰在金溪穴被汉军包围,为马援手下的大将刘隆俘虏后斩首。但征侧是如何死的就不清楚了。有些书中说她被俘。有些则说她中了汉军的埋伏被汉军乱箭射死。
征侧,征贰姐妹死后,马援继续向南挺进,追击二征的余党。待完全平定后,马援将汉朝的版图又向南延伸了许多。他在新边界上立了两根铜柱,一来作为界标,二来夸耀自己的功勋。金庸的《鹿鼎记》中有一回的回目叫“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这里的铜柱就是指的马援的铜柱。
据《安南志略》说马援在铜柱上刻下“铜柱绝,交趾灭。”的字样。据《太平寰宇记》,此两铜柱应该在今越南最南端的金瓯半岛上。二征虽死,当地的土著仍然怀念她们,很讨厌马援的铜柱。但是因为有这种话刻柱上,所以也不敢将其销毁。虽然不敢销毁,但每次有人路过都要捡一块石头投掷铜柱。天长日久,石块堆成一个小山,铜柱就被埋住了。
其实,这铜柱和后世的界碑,在某些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马援在铜柱上刻下"铜柱绝,交趾灭",就是告诉那些反叛者,他们不能再做大逆不道之事,不然就是下场。
马援的这些举措,也让交趾的百姓更加仇视越南。他们对越南人恨之入骨。
但是也同样让当地的越人对汉朝恨之入骨,对于他们来说,这铜柱无疑是耻辱的标记。
但是,对于现在继承了汉朝大统的蜀汉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这种行为发生的,昔日伏波将军马援设立的疆界,林邑国的这些蛮夷怎么敢擅自毁掉。
换句话来说,蜀汉既然已经表示自己顺应天明命,继承了汉朝的大统了,那汉朝的问题也就是蜀汉的问题了,如今林邑国本来就是一个犯上作乱,割地自立起家的乱臣贼子,还要当着汉朝大军的面,毁掉昔日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立下的铜柱,这简直是来上门侮辱人了,这要是能让他们得逞,不说蜀汉的脸往哪里搁,那边的曹魏和孙吴看到了,只怕笑都笑死了,蜀汉还哪有脸面继承汉统啊!大汉恒强,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一个概念,怎么能让周围的一个乱臣贼子的小部落欺负到自己的头上,以前是山高路远过不来,现在过来了,就不能放过它!
他们想要毁掉这些铜柱,无疑就是想拆毁铜柱,不承认疆界,然后谋图交趾,称霸中南半岛。
这样的行为怎么能放任不管呢?
昔日伏波将军马援有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今时今日,蜀汉虽然还没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是对于汉朝南方的土地和疆界,是一定要做到,寸土不让的。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出自汉宣定胡碑文的豪言壮语就是蜀汉今后对外的态度。凡是日月照到的、江河流经的地方,都是大汉朝的疆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汉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而他当年留下的这句豪言壮语,也让后世的子孙们对于这位皇帝的看法,多了不少的欣赏。
关平和刘封来到汉朝最南端的边界,不仅仅是要做到收复失地,更要做到的则是开疆扩土。
关平和刘封当即决定,由刘封率领六千劲卒前往拦截林邑国的队伍,这马援当年征南时所立的铜柱,不仅仅要保留下来,日后,他们还要在林邑国的土地上立上同样的铜柱才对!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127章 南天铜柱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