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魏公(?-前924年),即姬沸,史记作姬晞,是鲁国第五任君主。他为鲁幽公的弟弟,杀鲁幽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50年,由鲁厉公继位。鲁国是周公衣钵传承的封地,伯禽周公旦之子,是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死后,其子鲁考公姬酋鲁国第二任君主;考公死后其弟鲁炀公姬熙是鲁国第三任君主;炀公死后其子鲁幽公姬宰(?─前974年),是鲁国第四任君主,在位14年,但不幸的是被其弟鲁魏公抓住机会弑君自,立并于当年改元。
姬晞为什么起了弑兄篡位的念头并付诸实施?又是用了什么卑鄙手段杀害其兄姬宰的,史籍无载,但通过史记中的点滴记载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姬晞弑兄篡位的难度是很大的:毕竟姬宰当时是君临天下的国君,其手中的权力,其不可一世的地位,其应该受到的特一级的安全护卫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二、姬晞为谋划此事经过了长期的战略储备,因为其哥鲁幽公姬宰不是一继承大统没两年就被其弟谋杀了,而是在姬宰顺利统治鲁国十四年之久以后。m.qikuaiwx.cOm
三、鲁国其历史上本就有兄终弟及的历史,如果姬晞有耐心点,等其兄百年之后再用其掌握的资源接掌大权也无伤大雅,但他最终还是迫不及待的对其兄下了毒手。
四、姬晞是个手段高明的隐忍高手,非此在其兄姬宰鼻息之下怎能熬十四年之久,才最终发难?从前十四年的和平相处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一个真像,其兄姬宰对其还是包容的,否则其手中的国家机器随时随地可以用来对付自己这个包藏祸心的弟弟,也可以这么说随时随地的可以碾压姬晞这个屠兄某位的虎狼之弟,这反证了姬宰是个合格的大哥的。
五、从后代史籍也可证明姬晞的人道缺失,因为鲁魏公在位50年时间,其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其掌握的国家机器去改,去潜移默化鲁国的历史人文,但在《左传》、《春秋》等先秦史籍中没有对其歌功颂德,这两部书都是以鲁国史籍为主线记载先秦历史的,而且作为两本书的作者之一的左丘明,是任国鲁国太史的,而孔子更是在鲁国出生当官,但二人所记之中从未提及姬晞之政绩或是劣行,这说明他们没有为鲁国先祖去挂遮羞布。反而比二者晚很多的司马迁同志,在历史典籍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损毁后,仍然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录于史册,这说明姬晞的恶行是流传于世的,这使司马迁同志可以把他记录于案。
兄弟手足之情是中华民族无数先贤为之吟咏的骨肉血胤,但是不幸却是很多非常出名的诗词,却是当手足血亲受到无情伤害时,当世风日下时有感而发的,这恰恰是对人性的反讽,喜欢唱高调却常常下流,这不正是在拷问人性之暗弱吗?
排第一的当是《诗.小雅.常棣》一诗:
常棣之华,鄂不韡(wěi)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xí)裒(póu)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biān)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ì),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帑(nú)。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译文(引自网络):棠梨树上花朵朵,花草灼灼放光华。试看如今世上人,无人相亲如兄弟。死丧到来最可怕,只有兄弟最关心。原野堆土埋枯骨,兄弟坟前寻求苦。鹊鸿飞落原野上,兄弟相救急难中。虽有亲朋和好友,只会使人长感叹。兄弟在家要争吵,遇上外侮共抵抗。虽有亲朋和好友,不会前来相帮助。死丧祸乱平息后,日子安乐又宁静。虽有亲兄和亲弟,相亲反不如朋友。摆好碗盏和杯盘,宴饮酒足饭吃饱。兄弟亲人全团聚,融洽和乐相亲近。妻子儿女和睦处,就像琴瑟声和谐。兄弟亲人相团聚,欢快和睦长相守。你的家庭安排好,妻子儿女乐陶陶。仔细考虑认真想,道理还真是这样。
《常棣》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作,《毛诗序》认为此诗为周成王时周公姬旦所作:《诗序》曰“《常棣》燕(燕,通宴)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后人因以常棣或棠棣比作兄弟情谊;而《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则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但是无论《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此诗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是在警世规劝世人珍惜兄弟亲情,也恰恰反映了当时骨肉亲情日益淡薄的现实。显然左丘明同志对兄弟之情也是极其看重的,因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有“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即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钱钟书同志在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
第二篇诗词,当属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的《鸡鸣》。这是一首讽刺兄弟手足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进而互相残杀泯灭兄弟亲情的古诗,诗尾曰:“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深相待,兄弟还相忘。”这首诗也是成语“李代桃僵”的本源。西汉中后期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焦赣(gòng)所作《易林.益之蒙》:“饮酒醉酣,跳起争鬭,手足纷拏,伯伤仲僵。”讲的与上同理。这也是与《颜氏家训.兄弟》中所说“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相同的比喻。据后人考据《鸡鸣》这首诗应是汉代的民歌,古诗中提及的东汉汉章帝刘炟(dá)(57年-88年4月9日),应早于三国时期。无论是描写那个时期的事情,充分揭露了当时利益盛衰乃至存亡之下,兄弟之情是风轻云淡的。
第三首诗词是三国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所作《七步诗》,曹丕用七步作诗以决定曹植的生死,其事其节更令人对兄弟亲情唏嘘叹惋。流传下来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是对其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写照。
原典(先秦)《周易.系辞上》《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在姬晞之流的带动下,先秦历史上很多兄弟手足自可毫无廉耻的撕破脸皮,仅先秦历史上前赴后继的大有人在,且一个比一个更露骨,较早的有这么三四位:
第一个就是卫武公姬和杀其兄卫共伯(?-公元前813年)姬馀。《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姬餘是卫厘侯之子,卫武公姬和之兄,是卫国第十任国君,公元前814年-公元前813年在位。他非常宠幸弟弟卫和,经常赏赐他东西,但赏赐的东西却被卫和用来贿赂死士,死士在厘侯墓道袭杀了他。卫和篡位后,说他是自杀于厘侯墓道,于是把他葬在厘侯坟旁。卫武公姬和很有些手段,把历史真像淹没于对自己的歌功颂德之上,竟然被后人吹捧为睿圣,据《国语.楚语》中称:武公年九十五矣,犹箴诫於国,恭恪于朝,倚几有诵,至于没身,谓之叡圣。但书面语言代替不了言传身教,其后人不乏向其学习的,第一个就是卫州吁,公元前719年二月卫国的后人卫州吁弑其兄卫桓公姬完,但王位之梦没当几天,九月就被卫人杀死在濮水边上。后人有的把州吁定为春秋弑君第一人。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108国盗》更新,谋国自残弟屠兄—国盗之十姬晞1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