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尚也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晒香菇、木耳、婴儿尿布换洗的这些简单的活,在他抢着干之下,父亲也没在插手。
尽管父亲每天回到家里都很疲惫,不过还是不忘询问郑志尚的学习,也会抽空教一会。
年亲的母亲离开两个星期后,在痛失女儿的哀痛中,渐渐恢复过来的外婆,带着只比郑志尚大九岁的小姨来了家里,那一天外婆对着两个襁褓中的弟弟妹妹,又哭了好久,小姨也跟着哭。
压抑了许久的郑志尚,也一个人躲在杂草堆里,哭了许久。这是郑志尚来到这个世上后,第二次哭。
等到晚上时,以为郑志尚熟睡后,外婆将父亲叫到了屋外,轻声对父亲说道:“阿生,你带着星星,这两个才刚出生,你一个大男人也看不过来,我和她们几个姐妹商量过了,她们都愿意收养……”
“阿妈,这事不要再提了,我一个人可以的。”
“我们这也是为了你好,你怕娃子以后改姓,我这里可以跟你做个保,娃还姓郑,还是你的娃,就算她们几个领养了,也还是娃子的姨。”
“阿妈,你误会了,其实娃子跟我姓,跟你们姓都好,只是他们已经没了阿妈,我不能让他们没有阿爸不是。再说了三个姐夫家,也都是一大家子,都挺不容易的。我现在搞副业,也没人管了,干香菇和木耳在城里也能卖,会好起来的。”
“你有主意就好,只是你还年轻,这往后的路……”
那一天晚上,父亲和外婆在屋外商量了好久,躲在黑暗里偷听的郑志尚,带着一眼眶的水花,迷迷糊糊睡去了,也不见他们回来。
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一个月后,外婆带着小姨回去时,并没有带走郑志尚的弟弟妹妹。
从出生便没有吃过母乳,凭着豆浆粉、开水冲鸡蛋、少量从耕牛身上挤下的奶,好像总满足不了这两个小家伙。为了两个小家伙,能吃上一口母乳,年轻的父亲,将母亲生前养的鸡、鸭抓了不少,给二婶送去。
希望二婶能再喂自己的孩子时,也喂几口给两个小家伙。二婶也很大方的、象征性喂了两次,便以奶水不足为由,没在喂过了。
父亲也只得继续找村里那些生产了小孩的人家去求,村里人都知道,父亲的情况,尽管有的人奶水不足,还是帮忙喂过一两次。就这样喝着百家奶,直到两个小家伙,可以开始进食一些米粥后才结束。
两个小家伙,父亲也给取了名,顺着郑志尚的名字,弟弟取名为郑志浩,妹妹取名为郑志芯。
夏天转眼过去,又要开始秋收了,这一次秋收,外婆和几个大姨没时间来帮忙了。倒是四叔,忙完自己家的活儿后,跑来帮父亲干了几天的活。也总算把田里的庄稼给收了。
在这个高产杂家水稻和化肥还没普及,产量并不怎么高,不过也比以前的合作社要好一点,除了公粮,口粮,还有一部分粮食能出售。不过村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出售自家的粮食。
宁可囤积在家里谷仓里,也是都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饿怕了。什么政策再好,也不如山谷殷实来的有用,谁又知道什么时候上面的政策再变,把田又给收回去呢,只有放在自家仓谷里,才是最安心的,那可是保命用的。
所以浓站收粮队来了,除了公粮队收了满满几大卡车以外,另一只购粮队相比起来就惨淡的多了。也只有郑志尚家,在郑志尚的劝说下,父亲留下了足够的口粮后,剩余的粮食全卖给了收粮队。
尽管是长江以南,不过这个村子,并不像郑志尚前世从书上看到的那样,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的种庄稼,几本还是一年一熟,完了也就农闲了。也有少部分人,会在寒冬来临之前,种些花生什么的。
不过种植的面积都不大,都只有一小片,自家吃的。也是这个时候,就算种出了大片的花生,也没人来收购不是,吃不完就只能放在仓库里,等它发芽了。
除了香菇、木耳,郑志尚这几个月以来,也从未停止过借鉴前世的一些东西,来引导父亲发家致富,不过始终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法子。很多东西都被地域给限制了。
郑志尚所处的地方是闽西北s市t县x乡土垦村,t县是一座山县,全县只有两条公路,一条通过隔壁的j县到市区,一条通向隔壁的n县至于能到哪里?郑志尚就不知道了。
土垦村早在十几年前便已经有了百多户人家,不过以前也并不通马路,只有一条狭小的山道可走,直到十年前在全村的合力之下,挖山凿石的,才总算有了一条弯弯曲曲,不过三米宽的马路,通向乡镇。
想从村里弄点东西出去卖,十分不容易,除非等人家上门来收购。不过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村里卖货郎、收破烂的都少见,更不要说谁会大老远的跑到这深山里收什么山货了。
这村里有的,在距离乡镇、县城附近的那些村子同样都有,所以也只有收粮队会来。
虽然郑志尚对增加家里收入没有法子,不过郑志尚的父亲,倒是在今年夏季找到了另一个法子,也许是从卖香菇、木耳获得了启示。山村虽然交通是落后了点,不过好在山里的物产很丰富。
野生菌便是这大山赐给山里村民的有一笔财富,只是知道这东西价值的并不多,虽然每年夏季,山里野生菌开始生长后,每家每户也都会进山去采摘,每家每户都采摘了很多,大部分人,都只是晒干了,自己吃。
父亲在那段时间,趁着空闲,也进山去采摘了很多,晒干后,又将这些野生菌分类,对于野生菌的分类,郑志尚倒是不是十分清楚,虽然母亲在时,家里也采摘过不少,但大多都是自己晒干了,储存起来吃。
也不会像父亲这般细心,还分类。倒是父亲显然心情不错,一边整理,一边对郑志尚,说道:“这山里野生菌最有营养,也是最少、最难采摘的是红菇,听当地的老人讲,这东西当年还是给皇帝进贡之物呢。”
对于红菇是否是给皇帝进贡之物,郑志尚对历史不是很清楚,特别这种地方志的地方史,中国上下五千年大概的历史还记得一些,要说具体了,那还真不记得,前世郑志尚因为在电器工厂上班,自学和再培训班里学的东西,都和电子技术有关。
在中专学得便是电子电路什么的,上成教班,学得则是电子计算机,对于文史知识比较匮乏。
当初若不是为了自考,只怕郑志尚连历史都不会去翻看,也就记得一些和考试有关的东西。要说最熟悉的历史,就应该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这段历史和八年抗战的历史了。
前世就生活在那个时期,从下到下都在说好,耳语目染的,加之前世的考试,考题最喜欢出的便是和改革开放有关的题目,这叫事实政治,这让郑志尚想不熟悉都难。
另一个就要归功于前世的电视剧编剧了,谁叫他们有事没事就喜欢编写抗战题材的战争剧呢,一打开电视,一年三百六十五年,都在播放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十个频道,四个综艺节目,两个清剧,一个韩剧,剩下的便是抗战剧。
不管如何,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郑志尚好像又看到了一套财路。也不怪小小年纪的郑志尚老想着发财,家里太穷了,现在还住在窑洞里,郑志浩和郑志芯也还小,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那段时间,父亲农忙没时间进山采野生菌时,郑志尚将郑志浩和郑志芯托丁奶奶照看,自己则叫上四叔,让四叔带着自己去。
四叔也才刚成年,虽然对郑志尚进山不放心,不过也拗不过年小的郑志尚,还是点头同意,带着郑志尚进山去采野生菌了,不过四叔对于野生菌了解的并不像父亲那般,两人时常空手回来,有时候还会采些毒菌回来。
后来在父亲的再三呵斥下,郑志尚也放弃了进山去采野生菌。只是在家里帮父亲晒、烘烤野生菌。
秋收过后,农闲下来的父亲,也没闲着,将今年做好的干香菇、木耳,还有少量的野生菌进城了。
郑志尚本来也想跟去,不过郑志浩和郑志芯没人照顾,最终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安心在家里。
直到天黑父亲才回,给郑志尚、郑志浩、郑志芯兄妹三人都带了一份礼物,虽然走了将近百多里的路,不过面对郑志尚的询问,还是将今天的情况跟郑志尚说了一遍。
开始父亲在乡镇上卖干香菇、木耳、干野生菌,除了干香菇和木耳卖出去了一些,干野生菌卖的并不好,最后父亲又走了二十多里路,去了县城,在县城倒是把手里所有的干货都卖了,都按预计的二十元卖了只卖出去了一斤,后来以十五快将剩余的三斤全都卖了。
对于这个结果郑志尚倒是早有预料,这个时候一般的工薪阶层的工薪也就二十元左右吧,卖二十元的干红菇,在一个小县城里,还真没有几个人买得起,除非买到外面的大城市里去。昨晚给父亲提价格意见,只不过是看看行情而已。
了解这些情况,郑志尚思考了一会,对父亲,道:“阿爸,你说如果我们以八块钱的价格在村里收购干红菇,他们会不会卖给我们。”
父亲也明白了郑志尚的意思,考虑了良久,“会不会太低了,我们在外面卖十五块,要是以后被村里人知道了……”
郑志尚心里也明白父亲的顾虑,毕竟同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摇头道:“不会,以前没人收,他们连8块钱的都没有,只能自己吃,现在我们收,他们反而还能多赚八块钱,而且你也要工费的嘛?”
看着还有些犹豫的父亲,郑志尚又道:“再说了,现在还只是父亲你一个人在卖,要是做的人多了,县城里的红菇,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到十五、二十呢?”
当天父亲便按郑志尚所说的将家里所有的现金拿了出来,加起来也有两百多来元,准备收购干红菇,其中大部分都是这几年父亲卖干香菇、木耳、以及上次卖粮食的所有钱,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wWw.qikuaiwx.Com
以八块钱的价格来收购,效果还是很好的,毕竟八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个了,那时候中学学费好像也就几块钱的样子,都够支付一个孩子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也有一些有些眼光的人,不愿卖,对此父亲也不强求,又到隔壁几个村里,走了,不仅两百多元花光了,最好还带回来了将近两百多元的欠条。虽然那几天很累,手里的钱,都换成这些干货,不过父亲也并不急,因为这些干红菇,拿到县城去卖,一斤能卖十五元,有将近一倍的利润。
不过这一次郑志尚并不打算只在本县城卖,准备拿出一小部分,到隔壁几个县城,乃至去市区贩卖。
对于父亲的困惑,郑志尚也不知道该如何跟父亲解释,只是道:“阿爸,你听我的就是了,本县可以卖一半,另一半要拿到其它几个县城去卖,最好能拿到市区去卖。我们县城才多少人,又有几个人能买得起红菇的。”
已经渐渐习惯和郑志尚商量的父亲,也没怀疑郑志尚判断。第二天便出去找人手帮忙,原本父亲想去找四叔帮忙,怎么说也算是一条生财的路,一听是来找人手帮忙的,四叔倒是没有意见,不过奶奶当场就发飙了,抡起扫把,便将父亲赶了出来。
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到邻乡外婆家,对于父亲的请求,外婆、外公虽然不知道这能不能赚钱,不过还是让小姨过来帮忙,在本县市场上卖干红菇,自己则带着其它的干红菇,去了外县。
第一批收购来的干红菇,卖的也很顺利,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父亲带去隔壁县城的干红菇都以二十块钱的价格卖了一部分,等到市区时也仅剩的几斤干红菇,也以二十五元的价格给卖完了。
至于本县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卖了一个星期,才把所有的干红菇卖完。也难怪,有的眼尖的人,看到小姨卖干红菇后,也有些人心动了,自己将家里的山货拿到市场上去卖,这对于小姨来说,就有了竞争。
不过好在数量有限,竞争压力还不是很大。父亲将所有账目进行了简单的结算,虽然知道已经知道这一趟赚了不少,不过真正等结果出来时,父亲、小姨还是被眼前的数字给吓了一跳,暴利,绝对的暴利。
特别在外县和市区倒卖更是暴利。这一趟扣去先前的所欠的那两百多块钱,扣除成本,短短的十天时间,便盈利了将近五百元。五百元,在当时,不管是在一些大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一笔不小的巨款。
小姨虽然是来帮忙的,不过父亲还是给了小姨一成的利,尽管小姨说什么也不要,不过最终还是坚持不过父亲和郑志尚父子两人。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两世为孤更新,第4章 倒卖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