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小说>修真小说>吟啸烟雨中>第二回 家安乌龙山 情笃白练溪(一)
  从凤凰县城出来,中年人雇了辆马车,朝远方奔去。前两天,若虚几乎无话,悲痛和愤怒压得他咬牙切齿,哪里还想说话?中年人则睡在车中,似乎很疲劳,也不说话。后来,中年人睡足了,话就多起来了。他说自己叫薛如松,住在鄂东北的乌龙山,这些年一直行走江湖,路见不平,仗义相助,因此与不少江湖人结下梁子。他见若虚精神不佳,就启发他,做人要学大雪中的青松,挺拔、坚毅、顽强,不能萎靡不振,自暴自弃。这类话,父亲也说了不少,但若虚总没当一回事,此时听了薛如松的话,却十分入耳,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报仇雪恨。渐渐地,他有了精神,话也多了一些。可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人为什么要收自己为徒呢?他并没有多想,还以为这人是可怜自己。是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哪里能想得很周全?

  但若虚始终有些担心,如果这位薛伯伯再次问起项弢的事,我该怎样答呢?薛伯伯说是来找项弢的,可始终没有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玉佩。自己虽然迁怒于项弢,可项弢已死,总不能不完成死人的心愿吧!对,就算薛伯伯说得再好,我也不能把东西给他,我要信守诺言,不能言而无信,《论语》上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了表明自己与项弢的事无联系,若虚又主动问起项弢的事:“薛伯伯,你不是要找姓项的朋友吗?”薛如松愣了一下,说道:“哦!他——他不是咱的朋友,他是咱朋友的朋友。姓项的不知出了什么事,朋友让咱照看一下。咱找了很长一段时间,踪迹全无。这不!找到你们陈家庄,也无一点消息,咱对朋友也算有个交代了,是吧!嗯,况且咱出来已有很长时间了,万一让仇家查出行踪,那就麻烦了。”

  若虚点点头:这么说,薛伯伯不是项弢的朋友,更不是项弢所说的人,我不能把东西给他。见若虚精神好了些,薛如松很高兴,说道:“若虚啊,你既拜咱为师,就等于进入了江湖。对江湖上的大事不能一无所知,是吧!”听到薛伯伯说“是吧”,若虚总是配合着点点头,后来才知道这是薛伯伯的口头禅。他接过薛如松的话,说道:“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就是个井底之蛙。”

  薛如松微微一笑,习惯性地摸着胡须,说道:“这一路上也没事,咱就跟你说说江湖上的事。——若虚,你知道当今江湖武艺最好的是哪几家吗?”若虚想了想,说道:“我听人说过。对了!好像是青龙白虎洞庭湖。”薛如松点点头,笑道:“你多少还知道一点。当今武林最强的就是这三家。”

  若虚有了兴趣,问道:“薛伯伯,这三家为何成为最强的呢?”薛如松一指若虚:“咱就知道你要问。好吧,你也应该知道这些事了。”说着,他便慢条斯理地讲起数百年前的往事。

  大唐中叶,在秦岭太白山下有一个很一般的寺院。里边住着两个和尚:了因、了缘。这两个和尚不知从哪里学得很高的武艺。许多武林高手慕名而来,却无人出其右,渐渐地他们在江湖上名气变得很响。有一天,唐朝皇帝的儿子忠王李润狩猎来到此地,听说了因、了缘功夫高,便让自己的侍卫与了因和尚切磋切磋。这些侍卫哪里把这两个和尚放在眼里?可是一交手,却无人能接了因和尚十招。这一下把李润惊得目瞪口呆,继而主动上前问话,了因和尚对答如流。李润暗中点头,喜在心中,恳请了因、了缘到长安府中一叙。了因和尚笑而不语,李润再三恳求,了因就是不点头。对这等奇人,李润不敢强迫,只得失望而去。

  三个月后,李润又来,说他们若不到长安,自己便三顾茅庐。了因、了缘一商量:李王爷诚心邀请,再拒之,不礼;况自己怎能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于是两人就到了长安,住进王府。李润想把他们收在府中,成为自己的人,可是不好张口。一个师爷出计,把此二人长期留在府中,他们不就自然成了王爷的人呢?若府中有事,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李润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主意。

  休息了几天,李润便让他们整理当时江湖上的武术精华。了因、了缘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李润命令手下人收集江湖各门派的武学精要。许多门派摄于李润的威势,不得不交上来,也有不少门派想巴结李润,主动把本门的最好武功献上来。了因、了缘如获至宝,每天阅读各门各派的武学精华,经常是焚膏继晷,通宵达旦。后来,了因、了缘又凭借李润的权势,进入太史令衙门,得以博览皇家藏书中的武学精粹。回到府中,他们又把各方面武学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修身博览》十六卷。这套书囊括了当时江湖最好、最厉害的武功套路。为此了因、了缘也是耗尽心血,写成此书后,二人已是耄耋老人了。后来李润死后,树倒猢狲散,了因、了缘离开王府,回到太白山下,而寺院已然不在了。不得已,了缘往南化缘,后小住在洞庭湖君山岛上。他又收了个弟子,这个弟子后来创建了洞庭湖派。

  而了因只得结庐而居。后有一日,太白山上的“太白四义”前来拜见。了因也听得此四人的威名,他们正直、豁达,崇尚江湖道义,为人豪爽,既有绿林之豪,又有江湖之义。了因欣然收他们为徒,并随他们入住太白山中,一边继续钻研武学,一边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太白四义”聪明好学,踏实勤恳,二十年后,他们都可以称为武学宗师了。时江湖纷争不断,永无宁日。了因让他们下山,建立门派,以维护江湖太平为宗旨。了因以抓阄的形式,将《修身博览》十六卷平分给四人,四人受命拜别师父而去。不久,了因和尚无疾而终。

  老大丁吉去了东方,在泰山打败了泰山派掌门人,后成立了青龙派;老二去了西边,本想去华山,但华山剑派是个与世无争的帮派,丁祥不忍。他到了昆仑山创建了白虎派;老三丁如在湖南衡山创建了朱雀门派;老四丁意在山西恒山创建了玄武门派。此后三十多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直相互联系,尽力维护江湖秩序,江湖一直太平无大事。后来,“太白四义”先后辞世,继任者却各有心志,好在四派力量均衡,也无大事发生。

  再后来,朱雀门派、玄武门派落伍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弟子,或资质差,或勤奋不够,总之,他们未能学会本门的最高武艺,所以在江湖竞争中落了下风。比如,朱雀门派有“一气混元功”“健脉功”,但无人会其一二;玄武门派有“五音魔箫”“日月乾坤刀”,但他们只会其形,并没有领悟其中的精粹,真打起来却无甚威力,不知哪里出了问题。而青龙派、白虎派却后继有人,蒸蒸日上,到如今成了江湖上东西两霸,与之相抗衡的只有洞庭湖派了。

  若虚静静地听着出了神。若不是走出家乡闭塞的山沟,哪里知道这许多事?原先,跟着薛如松出来,他多少有些疑惑、害怕,薛如松毕竟只与自己有一面之缘,怎能一下子就信任他?现在,他想:不出去闯荡一番,见见世面,永远是井底之蛙,就算吃点苦、受点累,也是值得的。

  薛如松和蔼一笑,说道:“若虚,你还想知道更多吧?”若虚点点头,说道:“嗯,青龙派、白虎派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薛如松说道:“这个嘛!以后再说了,来日方长!是吧!”若虚还是问道:“薛伯伯,您是属哪一派的?”薛如松犹豫了一下,说道:“咱嘛,哪一派也不是。你是不是怀疑咱的功夫不行?”

  若虚连忙说道:“当然不是!我想跟着薛伯伯,学最好的武艺,为我家人、为陈家庄的人报仇!”薛如松满意地点点头。若虚的话也有奉承之意,他不了解薛如松,如何知道薛如松有最厉害的功夫?薛如松看看窗外,说道:“还有几天就到了!”

  薛如松住的乌龙山,地处鄂东北与豫皖交界处。远远望去,乌龙山像一条盘踞的虬龙,可走进山中一看,这里沟壑遍布,藤萝倒挂,乌黑的大石块突兀,奇形怪状;不时从枯草丛中窜出一只野兔,箭一般地钻进更深的草中;松鼠从树叶里钻了出来,好奇地看着远方的来客。这些山景,若虚并不陌生,他住的陈家庄背靠着南华山,若虚和几个小伙伴经常在山上砍柴、玩耍。可他们只是在山的边缘地带,母亲从来不允许他进入深山,其实他们也不敢进去。可以说,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深山之中。

  越往山深的地方走,若虚越感到紧张:不知名字的山鸟发出阵阵哀鸣,听来让人直起鸡皮疙瘩;前面的树丛中忽然钻出几个火红色的狐狸,它们机警地看了一会儿,就又隐身在树林中了。若虚心想,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了,要不然还可能有更多的毒蛇猛兽。薛如松不时回头看看若虚,他镇定的神色让若虚放下心来:薛伯伯武功很高,哪里怕这些野兽?

  两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两个多时辰,翻过了几个山岗,若虚早就汗流浃背了。而薛如松也微微喘息,他站在一处高坡,指着前面的草庐笑着说:“这就是咱家了!”

  在半山腰的一处绝壁,四五间草庐若隐若现,周围有成片的青松环绕,使得草庐十分隐蔽。这要是在草木茂盛的夏秋季节,别说看到,就是想找到这几间屋子都是很困难的。若虚再仔细一看,在草屋的一边,有一条小溪从高处蹦蹦跳跳地跑来,又唱着歌儿来到若虚和薛如松站的这个山坡下,接着又欢快而去。这淙淙的流水声,使得山野显得更加幽静,静得有些怕人:是啊!自从进入乌龙山后,若虚没有遇到一个人,连个猎户和樵夫都没有见到,真正的人迹罕至。

  薛如松又告诉他,自己给这条小溪取名叫“白练溪”。若虚细细一看,这条小溪还真像一条白练,薛伯伯的取名还是很贴切的。

  若虚说道:“这儿比我们南华山还静。”薛如松说道:“这儿生活苦啊,若虚!”若虚答道:“我什么都不怕,我不是来享福的!”薛如松收敛笑容,说道:“这话不错。若虚,从今以后,咱就是你的师父。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既然拜咱为师,就要听师父的话,否则,咱不会再对你客气。咱还有三个弟子,都是一视同仁的。”望着薛如松严肃的表情,若虚这才发现他既有和蔼的一面,也有威严的一面。是啊!不听师父的话,如何能学到高深的武功呢?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拱手答应了师父的要求。“嗯!”薛如松点点头,可仍然没有笑容。

  他们下了山坡,沿着小溪走向草庐。在接近草庐的一条小径上,忽然走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手中提着一个竹篮。只见她一个跨步,跃上一块石头,高声说道:“师父,你回来啦!”薛如松顿时满脸笑容,快步上前,走到女孩的身边,嘘寒问暖。若虚落在后面,心想:从师父对她亲切的态度来看,这个女孩一定是师父的女儿吧!师父叫她“凌霄”,看来她一定叫薛凌霄!师父刚才可没有说自己还有个女儿啊。当然他并没有听清楚这个女孩对薛如松的称呼。

  这个叫凌霄的姑娘,身材瘦削,比若虚略高一些,梳着一根不长的辫子;椭圆形的脸,白皙的面皮,似乎不像是山里人;弯弯的秀眉下,是一双顾盼含情的大眼睛,明亮、清澈,似乎里面藏着千言万语。若虚心想:这姑娘不算国色天香,可说她是山中的林芝,幽谷中的兰花,绝不为过。她的身上自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就是年岁不大的若虚一眼也能看得出来。

  寒暄一阵之后,若虚也走到石头的下面。凌霄随便地看了一眼若虚,薛如松就把若虚介绍了一下,凌霄并没有再看若虚,只是说道:“师父又收个徒弟啦?”

  若虚这才听清楚了,怎么?这个凌霄不是师父的女儿?她是自己的师姐?他有心上前打声招呼,可是人家脸都不向着自己,还怎么说啊?他显得有几分尴尬,小孩子不被人待见也是常事,可是她这样子,要是自己的师姐,我们以后还怎么相处啊?

  凌霄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红柿子递给薛如松。薛如松接在手中,又指指若虚,意思是拿一个给新来人。可是凌霄却红了脸,扭捏了一下,就径直朝屋子走去。薛如松摇摇头,把手中的红柿子递给若虚,若虚把薛如松的手推了回来,说道:“薛伯伯,哦,师父,您吃吧!”

  到了草庐里,若虚见到了两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叫薛炜、薛烨,是薛如松哥哥的孩子,可是却也一起叫薛如松为“师父”,若虚感到很迷惑,估计是薛如松门规严格,不徇私情。这里还有一位老家人,六十多岁,人称贾大爷。若虚上前和他们见礼,贾大爷还点点头,可是薛炜、薛烨却只是直勾勾地看着若虚,似乎根本不懂礼节。但是若虚知道,他们是不待见自己,就像凌霄一样,似乎自己一来就夺走了他们的饭碗似的。wWw.qikuaiwx.Com

  晚饭之后,薛如松带着薛炜、薛烨走到前面树林中的空地上,检查他们练功的情况。贾大爷则领着若虚到了东边的一间破草屋里,这里阴冷潮湿,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阳光。若虚皱着眉头,躺在几块木板搭成的床上,反复劝解自己:我不是来享福的,我是来学武的,想练武就不能怕苦,这是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他又想起孟子说过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忽然,传来了敲门声,若虚以为师父来找自己,连忙下床把门打开,可是门口无人,只有几个红柿子放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若虚走出来,左右看看,仍然没有看到一个人。他看着红柿子迷惑不解:是谁把红柿子放在这里的?师父去了树林,是贾大爷?不是!是凌霄?不像!她直到现在也没有和自己说过一句话,甚至连看一眼都没有。可不是她,还能是谁?哎!你还别说,凌霄只是和师父说过几句话,她和薛炜、薛烨也没有说过一句话,至少今天自己是没有看到他们之间说过话,这姑娘就是不多话的人?可不管是谁送的,若虚总感到温暖: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还有人关心自己!

  第二天,若虚在早饭的时候,向凌霄打听,可是凌霄也只是瞥了他一眼,摇摇头就走了。若虚又去请教贾大爷,可是贾大爷也不知道。若虚想了一下,还是问他:师父是不是凌霄的父亲。贾大爷摇摇头说,凌霄是在两年前由老爷(薛如松)带到这儿的,她自己都不知道父母是谁。若虚愕然了:凌霄不是师父的女儿,她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她的命运不是比自己更惨?这时候,若虚才似乎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也对凌霄另眼相看了。

  几天后,薛如松也把若虚叫到树林中,教了他一些基本功,比如冲拳、出掌、踢腿以及呼吸、吐纳的方法,并叮嘱他: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更高一级的武功,必须要反复练习,偷懒不得。

  若虚哪敢偷懒?一有时间就练习这些基本功,甚至晚上在月光下也在练。有时候被薛炜、薛烨看到了,不免哈哈大笑,若虚态度恭敬地请求两位师兄指点,可是这两人不屑一顾,扬长而去。若虚估计自己练功有误,就想让凌霄指点,可是凌霄从来不和自己说话,若虚不好启口。这些天,若虚见到凌霄的时候,总是客气地叫声“师姐”,可凌霄还是不答话,只是看看他就转身走了。

  原来砍柴的任务是薛炜、薛烨的,可若虚来了之后,这任务就由若虚一个人承包了。若虚也没有怨言,不做事,还能白吃饭?人家拜师学艺是要交银子的。

  而洗碗、洗锅的任务就是凌霄的,若虚想帮助她,赢得她的好感,说不定她会指点自己的。一天吃饭后,若虚主动帮忙,可凌霄却瞪他一眼,扭过身体,麻利地干活,把若虚一个人晾在一边。若虚只得怏怏而去,却不知凌霄为什么会瞪自己。

  薛如松只在山上呆了十几天就走了,连声招呼都没有打,至少若虚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走的。若虚感到空落落的:自己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是过了十几天后,他终于找到说话的人了,这个人就是凌霄。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吟啸烟雨中更新,第二回 家安乌龙山 情笃白练溪(一)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