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烛的火焰冒出黑烟。
宫外,李敬安正正襟坐于军营之内,大开帐门,等待夜归之人。
秦王立于一旁,直视黑夜风雪。
“多少年了!“李敬安忽然感叹了这么一声。
秦王猛然回头看向李敬安:“什么?“
李敬安面色苍白,只带一丝无奈的笑:“心月之前,还有那么多位头牌歌姬!你想想,这是多少年了!“
还未等得及秦王再次发问,风雪声中便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
李敬安“嚯“一声站了起来,身子开始止不住摇晃。
秦王无暇顾及李敬安,右手紧紧握住了剑柄,准备拔剑。
达达的马蹄声愈来愈近。当那马在帐外停下时,李敬安冲到了帐门口,满面焦急,却又手足无措。
一黑衣人将另一黑衣人一把拎了下去,自己却转身就调转了马头,朝风雪来处奔去。
李敬安连忙扶住了那个摇晃的人影,大声喊道:“去哪儿?“
那黑衣人的声音几乎被疾风吹散:“皇宫!“
秦王见状,立即将那两人都扶了进来。刚想开口问话,却又硬生生憋了回去。他已然瞧见了李敬安眼中璀璨的泪光。
那黑衣人被冻坏了,摘面罩的手还在发抖。
只是待那面罩一摘下来,李敬安陡然睁大了眼,纵身一扑,紧紧抱住了那人。
秦王不认得眼前的女子,却见其素颜粗布不掩国色。那女子冻红了眼睛与鼻头,双颊青白,落泪如珠。他想要提醒李敬安,莫要冻坏了怀中人,却又怕打扰了此刻的深情,因此只好将火炉缓缓往这两人面前挪了挪。
环抱着那女子的李敬安的手还在颤抖。那女子被箍得生疼,却也舍不得放开这日思夜想之人。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两人都平复下来,秦王才大着胆子问了句:“这位姑娘是……“
李敬安一听,立即松开了手,却也来不及抹泪,喉咙之间还在抽泣。倒是那女子莞尔一笑,犹如春意破冰,绿柳摇枝。她开了口,嗓音又犹如夜莺哭啼:“小女子羽衣,见过秦王殿下!“
听闻那女子之名,秦王才大吃一惊。原来这便是李敬安放在心尖儿上寻了这些年的人儿啊!当年名震长安的罗桑头牌歌姬,侯门子弟重金争相予求的绝色佳人啊!
他掩饰不住惊喜,笑道:“原来是羽衣姑娘,闻名已久矣!今日终得一见,三生有幸!“
羽衣含泪一笑,柔声道:“小女子之名并非什么好名,倒是秦王殿下之名如雷贯耳!“
秦王察觉自己方才所说之话不太妥当,急忙解释道:“我是经常听李兄提起羽衣姑娘……“说罢,秦王赶紧看向李敬安,祈求他为自己说两句话。可李敬安的目光却一直在羽衣脸上,并不搭理他。
他微微叹了口气,做了个请的姿势,笑道:“姑娘长途奔波,定是累了,坐下喝些酒暖暖身子!“
羽衣点头,道了句“多谢!“然后携李敬安于一毡毯上坐了。
秦王命人端上了膳食,又道:“军旅之食,不甚精细,姑娘莫嫌弃!“
羽衣微微摇了摇头,用刀割下一片肉吃了,才问道:“殿下方才为何不去追?“
秦王叹道:“未得母后之信,城门不开,他是进不去的。再者,他的脾气,姑娘可能不太熟悉。劝,是劝不回头的。且等他去罢。他进不去城门,自然便回来了。“
羽衣闻言,叹了气。她回头,见一旁的李敬安仍痴痴的,不觉又红了眼眶,握着李敬安的手不觉更重了些。她轻声道:“此刻不是哭的时候!“
李敬安轻轻“嗯“了一声,却还是隔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是了。一见到你,便什么都忘了!“
秦王知此刻是指望不上这个平日里聪明绝顶的李敬安了,便开口问道:“羽衣姑娘可知,当年掳走罗桑众歌姬的,究竟是何人?姑娘这些年,又去往了何处?“
羽衣低头一笑,眼内仍有些许绝望:“羽衣有愧。当年,为了活命,羽衣骗了李公子。“
李敬安仍握着羽衣的手,轻声问道:“你是想说,你本就知道罗桑背后的主人是谁?“
羽衣眼神迷离了片刻,点头道:“当年,羽衣对李公子讲,是一人见到了年幼的羽衣,将羽衣带入了罗桑。那人虽时时前来看望羽衣,羽衣却始终不知那人身份。其实,羽衣一直都知。羽衣一直都知晓那人身份。只是那人位高权重,就连李公子也经常玩笑称虽身为中书令之子,但长安城中仍多有权势压倒中书令之人。那人,便是其中之一。说起来,罗桑人人皆见过那人,只是并不知晓那人身份。“
“所以,那人是?“秦王按住了剑柄。
羽衣的表情逐渐消失,仿佛回溯当年的迷茫:“那人,是赵王。“
秦王的眼中再次升腾起了杀气,倒是李敬安仍是一副痴痴的样子。
“果然是他!“秦王不屑笑道。
羽衣微微吃惊:“殿下早知是他?“
秦王微微朝李敬安抬了抬下巴,道:“有他在,长安城还有什么谜解不开!“
羽衣才要问李敬安,却听帐外又到了一匹马,一个人摔了帘子进来。羽衣才要起身问候,却见那人将面罩一摘,怒气冲天道:“长安怎么落这样大雪,还刮这样大风!青州就从不这样!“
李敬安听见这话倒是有了些反应。他淡淡抬头望向那人,道:“你若不喜欢,可以回去。“
那人却赌气般坐到了秦王对面,没好气儿道:“谁说我不回去的?“
见羽衣不识这人,李敬安柔色道:“这是严广,青州有名的无赖!你莫要理他!“
羽衣莞尔一笑,道:“原来是严将军,羽衣有礼了!”
严广才回了礼,就听李敬安道:“他人呢?”
严广四下一望,却吃惊道:“你问我?我还问你,他人呢?我去到军营的时候,才知羽衣姑娘一到,他便带着羽衣姑娘出发了。我这好追紧赶,才到了这里。你却问我他在哪里?既然羽衣姑娘在这里,那他人呢?”
李敬安闻言,朝外一望,不禁笑道:“那个呆子,难不成在城门下等吗?“
“他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秦王倒嫌弃起别人呆了,”来,喝酒!“
喝罢,秦王才又转向羽衣:“羽衣姑娘,这么多年,你在哪儿?“
羽衣回忆往事,叹道:“那一年,因那浪人一案,罗桑败露。诸位皆知,罗桑,乃一处杀手联络点。杀手们来罗桑装作普通客人,任务则藏在各位歌舞姬房中。罗桑败露之后,我与众姐妹被藏在一个个柜子里,深夜运出了城,经由大运河,一路往南,去往了潮州。而后,在潮州边界,有一队人来接我们,将我们带到了一小岛。我们便被囚禁在了岛上这许多年。那岛离潮州颇远,坐船需得一日。岛上皆是赵王的眼线,看守极严。因此,即便我们有心逃跑,却也找不到出路。“
“既然如此,那姑娘是如何逃脱的呢?“秦王又问。
羽衣看向李敬安,道:“那一日,岛上一位渔民,带回一个物件。我一见,便知那是李公子之物。因此,待那渔民再回潮州时,我将自己的一只耳环藏于那渔民待售的鱼肚之内。“
李敬安也望向羽衣眼底,温柔得仿佛远方连绵的飞雪:“那一年,皇后娘娘流落的汕岛,便是潮州地界。潮州,便是楼氏之地。我想着,若真是赵王,那将人藏在潮州也还算合理。据皇后娘娘描述,那岛,四面环海,所有物资皆由船运入。因此,我便命人织了许多羽帕。岛上姑娘多,这样的东西自然都用得着。“
“那羽帕,是当年我与李公子初见之时,李公子赠与我之礼。我一见,便知,李公子仍在寻我。“羽衣眼中泪花闪烁,仿佛天上星辰,耀眼无比。
“派去的人带回了那耳环,而我一见那耳环,便知,就是羽衣。“原这多年李敬安心底眼里的慌乱,都化作了此时的晴朗月光。
“哈,我知了!“一旁的严广喝着酒抚掌大笑,”那耳环,定是李兄送与羽衣姑娘的!或者,那耳环,是羽衣姑娘常戴的!李兄曾日日见羽衣姑娘,那耳环,自然也记得!“
秦王也喝着酒含笑点头。
“非也!“李敬安笑道,”那耳环,我从未见羽衣佩戴过。“
那两人正疑惑之间,羽衣笑道:“那耳环,乃是当年羽衣搭救李公子的故人,陈家小姐,陈芪之时,陈家姐姐赠与我的。羽衣自幼孤苦伶仃,得遇陈家姐姐,十分投契,因而细心收藏陈家姐姐之物。据陈家姐姐讲,陈家与李家乃是世交,陈家姐姐又与李公子相熟。我想,那耳环,既是陈家姐姐之故物,李公子乃有心之人,自然应该认得。“
“陈芪?“秦王疑惑道,”这长安城内,与李家世交者,皆出自名门望族。这陈芪陈家,却未曾听闻过。这是哪一门哪一族?“
李敬安笑而不答。
两杯酒下去之后,秦王脑中一闪,失声道:“不是陈芪,是白芪!陈家陈芪,是母后!“
这一下,可是连严广的酒杯都惊落了。
酒香弥漫之间,严广微楞,转而却笑了:“当年才入长安之时,也曾见识,灵州白芪,美貌无双。可何止美貌,皇后娘娘才是才智无双!“
羽衣浑圆的双眼惊讶万分:“殿下是说,当年羽衣搭救的,是如今的皇后娘娘?”
李敬安柔柔应道:“正是!当年你给我传信,说你搭救了一名陈家姑娘,名唤陈芪,且那姑娘声称与我家世交。与我家世交之长安门族之中,并无陈家。而‘芪‘字,便是皇后娘娘的名讳。”
“可我听闻,皇后娘娘名唤张锦华,乃当年张将军之女!”羽衣仍在震动之中。
“没错!”李敬安耐心解释,“当年张梁一案后,皇后娘娘流落边疆,被灵州白家收养,改名白芪。而后入宫,为张将军洗刷了冤屈,便换回了原名张锦华。你搭救的,正是当朝的皇后娘娘!”
一时之间,羽衣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她立刻从怀里掏出另一只耳环,欣喜非常。李敬安也从怀里掏出了另一只耳环,置于羽衣手心,笑道:“他日见到皇后娘娘,再言谢罢!”
羽衣看着手心并成一对的明珠耳环,喜极而泣:“我还能再见陈家姐姐吗?”
“那是自然。”李敬安伸手去为羽衣拭泪,“皇后娘娘也盼着再见你呢!”
严广看着这欢喜场景,本也动容,却忽地想起一事,不禁笑道:“这么一来,可是差了辈分了!”
帐内那三人一愣,细细一想,便都呆了。倒是秦王先开口,讪讪道:“以后不能再以兄弟之礼称呼李大人了!”
李敬安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倒是严广又开口了:“不如李兄便认皇后娘娘做义母。这天下想给皇后娘娘做儿子的大有人在,也不算辱没了李兄!”
“这倒不必!”李敬安笑道,“好容易有了个连亲王都比不上的尊贵身份,我可不能丢了!”
一时众人欢笑一回,严广才问李敬安:“你是如何得知,这长安城种种,都是赵王所为?”
李敬安收了笑意,缓缓道:“真正开始使我留意赵王的,是之义的那封信。”
此刻风声又响了一些,似乎要将所有秘密留在这营帐内。
“自从之义离了长安,便都是我给之义写信。之义从不回信。这多年来,那是之义头一回给我写信。信上,之义说,赵王或知鲁王生前曾被先帝册立为继任之君,鲁王之死,或与赵王有关。那信简短,我虽不知平叛之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之义肯定察觉了不对之处。既然之义这样说了,我便还是要继续查那案子。那案子,我查得毫无头绪。背后主谋做得很干净,一丝痕迹也没留下。最后得来的结果,还是孟言文前去大理寺探望大公主时,大公主的一番说辞。大公主的话毫无破绽,也基本符合我心中所想。但,即便鲁王为周王所杀,孟言文却点出了另一个奇怪之处。在大公主讲给孟言文的话中,大公主讲,周王派人去渤州,找到了被大公主藏起来的二世子,并且带回了长安,作为要挟大公主的工具。大公主一生苦心经营,为的就是皇位。二世子是她唯一的希望,她不可能拿二世子的命开玩笑。因此,无论她讲的故事是否有假,有一点必为真:那时候,的确有人找到了二世子,而且就藏于长安。大公主的话,实则是希望孟言文去营救二世子。孟言文为人狠辣,自然不会去营救二世子。只是他却也不信周王有那个本事,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将一个大活人带进长安却不被察觉。毕竟当年,长安城暗中封城,连孟言文这样眼线广布,都未察觉,所以才失了手。我也不信,周王此人,虽有些城府,但绝对算不上绝顶聪明。若真是周王将人带进长安城,那也定是有人暗中相助。而且,据我多年的追查,周王手下并没有太多眼线,这便也是他比不上赵王的地方。因此,我想,那个时候,唯一能在我眼皮子底下将二世子带入长安的,只有赵王。赵王随军出征,本就极易掩人耳目派人前往渤州寻找二世子。而后,他再将二世子藏于军队之中,悄无声息地带回长安。因此,从那时起,我将长安城内这多年所发生之事一想,便知,都是赵王。”
“数年前,长安皇子争斗,还以邦王与当时的齐王为尊。长安城出的第一件大事儿,是皇后娘娘入宫,之义入朝。第二件大事儿,便是齐王被刺。当时,齐王被刺一案,被推到了苦命的吴王头上。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事不可能是毫无羽翼的吴王所为。先帝也不信是吴王所为,因此才草草将吴王流放去了边疆任其自生自灭。但,因吴王与邦王自幼皆为废后抚养,因此有人疑心是邦王指使吴王下的手。这件事,我亲自问过邦王,邦王也亲口答我,此事,绝非他所为。我也曾疑心是齐王的苦肉计。因为当时,朝中已到了派皇子前去渤州劳军之时。不仅如此,先帝意图削藩,得中书令进谏,欲遣一皇子去南部实行推恩之令。南部反心已盛,颁布推恩,定是有去无返。当时,就连鲁王,都认为此事乃齐王的苦肉计,为的,就是逃脱推恩之行。可是,当时刺杀齐王的刺客,被一路追查,却落在了罗桑。那时候,虽然我还不清楚究竟是谁那样早下手除去齐王,但我隐约察觉,罗桑并不如表面那般只是一个歌舞场。而后,鲁王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并且得先帝重用,入朝议事。可在当时,无论这件事是何人所为,意图都很明显:除掉皇子。无论哪个皇子都好。若是能一并除掉齐王,吴王,邦王,鲁王,自然是最好不过。可惜,那个刺客失了手。齐王活了下来,邦王亦安然无恙,鲁王却借此入朝。”wWw.qikuaiwx.Com
“而后,长安城发生的又一件大事,便是罗桑头牌歌姬心月被杀。其实罗桑的头牌歌姬一直便是红颜薄命。此案不同之处在于,心月乃周王最心爱之人,还曾提请之义收纳心月。之义自然不肯,但还是派了人看护心月。心月死后,罪责自然都担在了之义头上。不仅如此,周王竟然还提请三司会审。心月之案,好在最后由刑部侍郎万青查证可知,是当时皇宫禁军大统领王蒙所为。或许如那奸人所想,为了一个歌姬,何必要赔上一个大统领的命,随便糊弄一下便也就过去了!先不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心月一案更是不行。王蒙的身份,并不是禁军大统领那般简单。王蒙,乃太后之子。太后早有意扶植王蒙,废除先帝。先帝早已察觉太后之心,因此借着心月之案,将王蒙绳之以法。也因此,太后不顾人伦纲常,发动了鸣泉宫宫变。只是可惜,鸣泉宫,内有之义,外有秦王,太后的禁军根本抵挡不了秦王殿下京兆府的强兵击杀。之后,王蒙被斩,太后被软禁。心月被杀一案,我也曾想过,是否是周王要借心月之死,赶之义出长安。毕竟,若是之义在长安,长安城有任何风吹草动,陈全都会得知。之义在长安,对皇子夺嫡虽无实质障碍,却总显得碍手碍脚。可缺乏证据,我便只能将此事压下。后来鸣泉宫一案,至今我也未查出,究竟是否有皇子参与其中。我唯一查出的一点就是,诸皇子中,唯有周王知晓王蒙的天家身份,并曾于刑部狱内探望王蒙。周王居然去探视一个杀害自己心爱女子之人,可见,在周王眼里,扫清前路障碍,牺牲一个女子,不足为惜。他或许还该感谢王蒙,为他,也为其他皇子,扫清了继任路上最强的阻碍——太后。而周王也借由此案顺利入朝,并之后将刑部纳入羽下。”
“而后,便是惊天之吏部贪腐案。当时海棋失踪,韩瑞良奉命追查,却是在海棋的故居找到了海棋的尸首。此事有两点奇巧。第一处在于,韩瑞良便就是个靠爹的榆木脑袋,竟然能那样快便找到海棋。第二处在于,他既找到了海棋的尸首,却未找见海棋身上带着的吏部贪腐名单。其实吏部掌管天下官员的考核调任,有些贪腐,也不算稀奇。可当时,大周之围仍在。西罗与南部仍在时时作乱。当时朝廷之内,邦王,还有我爹,都主张押后审理此案。可那歹毒之徒,却是将此案散向了民间。一时间,民愤汹涌,朝廷不得不查。好在天佑大周,朝廷平稳度过了那次危机。而也因此,朝堂空了一大半。韩斯乃两朝老臣,却未料将一世清名败于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身上,因此辞官回乡。而吏部一案爆发之前,宫内的贵妃娘娘曾想让孟言文与韩斯的孙女联姻。韩斯倒台,也便是断了孟言文的一条路。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疑,长安城内,有一人,势力之大,眼线之广,或非我能及。”
“之后,便是孟言文私通南部一案。孟言文的眼线,乃是被我的人所截获。因此此事,应无其余皇子参与。但当年之况,危急非常。东有东瀛,西有西罗,南部还有诸州作乱。那时,朝廷还截获了东瀛与南部勾结的密报。因此,朝廷所求的,便是不废一兵一卒击退东瀛。孟言文便是不二人选。我爹保下了孟言文的天家身份,只求其能解大周之围。孟言文的确击退了东瀛,可也发觉了奇怪之处——原朝中,并非孟言文一人私通南部。南部所得的消息,多非来自孟言文。而机密消息,非一般大臣能得。那时候,我与之义确认,长安城后,的确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这一切。”
“韩斯走后,朝中相位空缺。先帝与我爹连夜以皇后娘娘为筹码请回了霍达将军。那时候,皇后娘娘还不是皇后。而废后心急,暴露了皇后娘娘乃张梁之女的秘密。而后,当年的大理寺卿高岭回到长安,将一切告知了皇后娘娘。而如今宫内的元妃娘娘,以西罗公主的身份入宫,也带来了当年张梁一案的真相。至此,废后乃藩国公主,勾结藩国叛臣,毁损大周与西罗邦交一事彻底暴露。废后被赐死。而民间得知张梁之遗孤仍在一事,群情激涌,均感念张梁当年为大周所立下的汗马军功。借此机会,朝廷重翻旧案,还了张梁清名。不仅如此,还册立了张良遗孤为皇后,重结张家军。至此,天下归心。”
“后来,西罗内乱,我大周身为宗主国,理应助西罗拨乱反正。边塞告急,皇后娘娘与秦王殿下率军援救,大破西罗。周王劳军,被暗箭所伤。此乃往事,按下不表。”
“可大破西罗之后,皇后娘娘却突然失踪。我派出了所有眼线,却一无所获。为了此事,先帝找回了因私通南部一事被贬去了看守皇陵的孟言文,甚至去了信请求严广帮忙寻找。可所有的期待均石沉大海。我们没能找到皇后娘娘,却是一个浪人救了皇后娘娘,还一并救了在宫内失踪的阿喜。而后,皇后娘娘便遇见了羽衣,得以顺利回到长安。其实从那时起,我们便察觉,过去宫内种种争斗,尽推给了废后。但实际上,应是楼氏所为。但当时仍苦于毫无证据,且先帝与楼氏情深,无法撼动楼氏。”
“之后,长安城发生的最大的事,便是浪人被杀一案。那个浪人,是从我府里出去的,与我的旧友同行,却被半道截杀。不仅如此,之义当时的贴身随从葛翼,也卷入了此案,并且被杀。所有的罪责,又都推到了之义头上。更为可恶的是,当时狱中,竟有人拿了一张带血的帕子,迫使之义认了罪。好在当时经办此案的齐复还不是太糊涂,知道那背后之人定会杀人灭口,所以提前留了个心眼。齐复被灭口后,齐复的家仆找到了邦王,将邦王带去一处刺客藏身点。那刺客自知必死无疑,因此对邦王认了杀害浪人之罪,说出了罗桑乃杀手联络点之事,并且交出了迫使之义认罪的帕子。而后,那刺客带着邦王等人逃脱之时,又遭遇截杀。好在秦王殿下及时救援,救下了邦王,并且还了之义清白。可那案子之后,之义便被逐出了长安。”
说到此,李敬安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秦王埋下了头,只去看眼前的一杯酒。
“那件案子,很清楚,有个人,不仅要杀之义,还要杀邦王。那个人势力通天,能够取得宫内之物,还能出动如此多的刺客。那人之势力,绝对在我爹之上。”
“这一年新年,泾河边农庄发现了大量火药。制作火药之人,乃已死的前工部尚书罗实焉。罗实焉本为朝廷引诱南部起兵的诱饵。可经查证,在朝廷决定派出罗实焉之前,罗实焉便已经私制火药,并于福天宫内修建密道。”
“再之后的事,大家都都知道了。南部于福天宫行刺失败,皇后产子,朝廷起兵削藩。汉阳公主和亲波斯,楼氏回宫。楼氏陷害皇后谋害太后,被赐死。鲁王前往蜀州监察水利,被害。周王奉命前往查案,诬陷此案为帮邦王所为,邦王被赐死。因邦王之死,以及先前大世子死于宫内,大公主于渤州起兵。赵王主动请求随军出征,大破叛军,寻得二世子,并于还朝途中,弄瞎了大公主的眼睛。而因得平叛一战,赵王于朝野的声望越过秦王殿下,成为人心所向之新皇。”
“这一桩桩,一件件!南部行刺,居然能知福天宫内有密道。罗实焉在朝廷下令之前,便已私通南部。宫内的所有事,皆为楼氏所为。而宫外,便是赵王。除了皇子,没有人再有这样的动机,也没人再有这样的能力。而如今,我也知,当年,汉阳出嫁之前,于福天宫内,与楼氏的那一番谈话:‘女儿早已同皇兄商谈此事。若要皇兄继位,母妃必须得死!只有母妃的死,才能洗清父皇心中对皇后的愧疚,才能洗清父皇对册立皇兄的犹豫!只有母妃的死,才能彻底消除皇后对皇兄的猜疑。’这一番话,并非谈论鲁王,而是谈论赵王。从一早开始,赵王便决意要夺位。从那样早开始,他便对所有的皇子们动手了!”
一时之间,营帐内除了火苗燃烧的声音,一切俱无。
“而,若我能早点察觉……或许……他们……邦王……鲁王……或许他们,便都不用死了!“深深的愧疚笼罩住了李敬安。
一时间,众人无言。雪崩之时,无人还记得翩翩飞雪的积累是如何漫长的蓄谋。只是这般复盘,才让人看清,大周虽为四海之内最强国,但为了那清明的繁花鼎盛,也需得走过那荆棘丛生之途。那路,很黑,很冷,狂风肆意,暴雪倾泻。唯有能披荆斩棘之人,才能带领这个王朝走向光明。
羽衣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道:“可如今,你已经找出了幕后真凶。如今,还有秦王殿下!也许这一切,便如戏文里唱的,天运如此。“
此刻,秦王端着酒杯的手不再抖动。他起身,掀开帘子,走进风雪之中。他知,这么多年的过往,并非李敬安这短短的讲述能够完全。原这天下,有这样跌宕的天命。
严广依旧喝着酒,目光平静。他与秦王一样,也在等待着一声召唤。
“人各有命,李兄何须难过!“严广道,”当年我才入长安之时,眼见朝臣们勾心斗角,便想着这一辈子都不再来这龌龊之地。可如今,我来了。我心甘情愿地来了。大周有自己的气数。有皇后娘娘,有李兄,有秦王殿下,有之义,我想,大周的气数未尽。来长安之前,我问之义,他这样浴血边疆,为的,可是皇后娘娘的平安?之义讲,当然是为了皇后娘娘的平安。我当时想着,这小子,还是为了一个情字罢了。可后来,我们接到了先帝驾崩的消息。先帝驾崩了,于皇后娘娘的威胁便不在了,之义便该安心了罢。可接到那消息,之义却是比平常更为不安。原在他心中,只有天下平安,皇后娘娘才会心安。先帝一去,朝局必然动荡,皇后娘娘必然无法心安。我,多么庆幸,当年,要为了赌气而留在长安,因此才能结识李兄,才能结识之义。这天下,好玩得很。这世道,很不错,很值得我为之战上一战!“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华后传更新,第 204 章 天命·重逢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