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小说>穿越小说>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254 朱元璋的考虑
  一听张一凡肯定的话,朱棣立刻严肃了起来,当即对张一凡说道:“这个不行,不能这么公开教了,我马上派兵,把所有听课的学生都控制起来,万一你这个课传出去的话,我们的敌人也知道了这事怎么办?”

  徐达和蓝玉等人听了,也是立刻跟着点头附和。

  “没错,能代替畜力,作用太大了!”

  “特别是不靠风力的船,海战无敌的,确实不能被敌人知晓!”

  张一凡听着他们的表态,有点傻眼,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这么想的。

  回过神来,看到朱棣等人确实非常认真的样子,张一凡便哈哈大笑起来。

  “咋了?难道我说错了?”朱棣一见,眉头一皱,有点不满地说道,“一凡,我给你说,这个事情你必须要重视,一如那火器改良一般,绝不能公开传授的!”

  张一凡听得还是笑,一直笑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压住了笑意问朱棣道:“你以为,那种动力装置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么?”

  “难道不是么?”朱棣听了,感觉自己被自己妹夫嘲笑,肯定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想不出哪里不对,便还是争辩道,“说起来,就一個烧水的道理而已,还不简单么?”

  他这话还真没说错,其实就是烧水而已,甚至到了后面核能发电,本质上也还都是烧水而已。未来的很多科技,都是烧水。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让朱棣心中一喜之时,却听他话锋一转道:“虽然确实是烧水,但是,你知道要想做出真正有用的动力装置,需要关联什么技术么?”

  朱棣听出来,接下来估计是专业的知识了,他就说不上来了,不过还是顺口问道:“需要关联什么?”

  “钢铁冶炼,加工,车床发明使用等等!”张一凡严肃了起来,侃侃而谈道,“其中还包括能量转换原理,做功,压强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虽然我已经上了两节课,给了他们启发,但是要想做出来,就凭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的。”

  朱棣和徐达等人听了,顿时哑然。

  他们没想到,从大驸马的话里听出来,这里面还涉及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这人和人比起来,怎么就那么大的差距呢!

  张一凡看着他们几个人的表情,并没有得意,而是继续用非常认真的表情说道:“不管如何,等到这种动力装置面世之后,别人看到了也一样能知道这种东西是怎么做的,但是关键是,做出来的技术,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就比如说蒙元吧,就凭他们的工匠能力,我把东西放他们面前,让他们去模仿,他们都不一定能造得出来!”

  听到这话,朱棣和徐达等人,脸色顿时就轻松了起来。

  当前大明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元,他们学都学不会,至少就能让朱棣他们放心不少了。

  而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为什么?因为他们工匠的储备能力,根本不能和我们中原王朝相比。这个动力装置的背后,涉及到了冶炼等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大明要继续保持领先,一定要在工匠基础上,或者说人才储备上保持领先。我指得,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领先。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发扬我的新学,想让父皇把新学加入社学,加到以后的科举里面去的原因之一。”

  “将来的时代,如果朝廷只注重四书五经,只注重儒学的话,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你们不要只看到我们大明周边的小国。这个世界很大,成吉思汗当年到过的地方,都在求变。匠学的进步,千万不要小看。”

  “未来的不说,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人类从青铜器的使用到钢铁的使用,不是靠儒学能有这个进步,而是匠人的手艺进步。火器的出现,对于刀枪剑戟又有多大的影响,伱们几个应该非常清楚。如此种种,都可以说明,技术的进步才是我们人类要想保持领先所最需要重视的。”

  “……”

  张一凡趁着这个话题,把科技进步这个概念展开,侃侃而谈起来。

  就见朱棣和徐达等人,听得非常震惊。

  大驸马从古说到今,再谈到未来,所举得例子,他们也听得明白。完全可以说,这是第一次,让他们以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认识到了匠人的活计是多么重要?

  虽然说,古代这些人,其实对于匠人也是比较重视的。任何一支军队,包括野蛮的草原部族军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是,都不会杀匠人,而是掠夺回去用。

  但是,他们都只会是基于当前匠人的劫掠而已,很少会鼓励这些匠人发明创造。

  而如今,张一凡所说得这个匠人重视的高度,在他们听来,就是前所未有的。也让他们明白,匠人技术的提高,对于国家会有多重要!

  朱棣听完之后,表情同样很严肃,沉默了一会之后,他脸色郑重地对张一凡说道:“明日我就要启程前往辽东坐镇了,临走之前,我会给父皇写一份奏章,我支持你的新学让大明更多的学子学习,提升我大明的学识。”

  徐达也是点头说道:“明天我们几个都要出发了,临走之前听你一番言论,真是开了眼界!”

  ……………………

  张一凡在北平这边以蒸汽机为例子,教授他的学生以物理知识的同时,朱棣和徐达等奏章,先后没差多少时间送到了京师,送到了御前。

  朱元璋看到他们的奏章之后,也是震惊。

  张一凡那边,是有他派过去的锦衣卫护卫。有关张一凡的言行,当然也会定期向他禀告的。

  但是,锦衣卫校尉那边的禀告,远没有朱棣和徐达两人专门向他禀告这样引起他的重视。并且,朱棣和徐达是专门针对张一凡的新学之重要而上奏章的。

  如果说,朱棣还年轻,他在这方面还不算什么的话,那徐达等资格够老,眼光绝对是没问题的,连他都是非常肯定张一凡的新学,那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朱元璋自己认为,他已经足够重视自己这个大女婿的学问了。但是没想到,根据这两份奏章来看,绝对还是不够重视。

  联系那个烧水的原理,徐达从各方面都指出张一凡学问的重要性。在奏章的最后,徐达甚至感慨到,匠学之重要,必须要改变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了。而张一凡的新学,就是提高匠学的学问,工具。如果普及开了张一凡的学问,那大明国力的强大,绝对不是嘴巴说说而已。

  手中拿着朱棣和徐达等奏章,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的他,其实一直在为重新开科举而准备。因为举荐制的坏处,非常容易形成朋党,是他所不允许的。

  并且,举荐制所举荐出来的所谓人才,在除了一开始之外的时间内,大部分都让他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一种明显的迹象,随着举荐制实施越久,举荐上来的人才就越差。

  因此,恢复科举是势在必行。

  但是,开国之后第一次恢复的科举,问题又太多,最终还迫使他停止了科举。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科举方式。要公平,又要选拔出真正有学问的,更要让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能有一颗忠君之心。

  总而言之,就是要能维护他朱家天下的统治。

  为此,他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之间选择,最终决定选择儒学作为科举内容。

  不过朱元璋对于儒家学说也不是全盘满意的,为此花了不少心血来修改儒家学说。

  首先,他确定以南宋朱熹之说作为基础,然后又扬孔扁孟,修改了孟子的不少语录,甚至都把他的塑像都抬走了。因为孟子主张“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

  在这洪武十四年末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他的科举,其实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之前的时候,张一凡提出来,要当大明朝的圣人,想把他的学问放到社学中去,让天下人学。

  他本身其实是有些犹豫的,虽然不是纳入科举,但是终归是会以官方的名义,让天下人学习的。

  不过文武百官都很热情,都想学张一凡的新学,朱元璋自己也考虑到张一凡的学问确实能来钱,是有用的学问,也就答应了,想选拔了五十个学生过去试试。

  结果没想到,最新暴露出来的学问,在朱棣和徐达等肯定之下,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两人都有在奏章中引用张一凡的话,说新学之普及与否,其实和王朝强大稳定与否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么一来,朱元璋想不重视都不可能了。王朝稳定与否,王朝强大与否,王朝长久与否,就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任何与这个冲突的事情,他都不会允许存在的。

  想着这些事情,考虑了很久之后,朱元璋便抬头看向在他侧前方一直等着的大儿子,太子朱标说道:“我想召一凡回来,但是,镜静又带着孩子刚到北平,又要舟车劳顿,怕是会有不妥?”

  大概率来说,他是有求着张一凡的,因此,他不想因为他来回折腾,结果让张一凡的儿子出现意外。

  当然,那是他的大外孙,也是有关系到。

  但是,事关他即将颁布的科举大事,他又不想耽搁,想着一定要当面和张一凡聊聊才好。

  他也不是没想到,派儿子朱标去一趟,但是,感觉这个事情又太重要,哪怕未来会是皇帝的朱标去谈,他也还是不放心。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话,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召一凡回去,不过他自然也能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才会有这个想法。

  于是,他想了下回答道:“北方的天气冷下来了,对于小孩并不是很好。可以让一凡一家子南下来过冬,不要有路上时间的限制,应该也没什么的。”

  朱元璋一听,脸色一喜道:“对对对,该是来京师过冬才好,北方还是太冷了。”

  这算是有了个为张一凡一家好的理由,让他下定了决心,也不管那些学生才到北方,就又下了一道圣旨,快马送往北平。

  ………………

  几天之后,北平的张一凡接到圣旨,不由得有些无语。

  这快马送过去的圣旨,让他一家回去过冬,一年来回这么赶,这么折腾的原因,圣旨中还隐隐归结为张一凡太能折腾,把原本以为要好几年的辽东战事直接半年内就干结束了的缘故。

  当然了,朱元璋也很体贴,一如朱镜静北上时候一样,张一凡这次一家人,还要再带学生南下的过程中,要求沿途地方官当第一要务来接待,如果有怠慢的话,那是要严惩的。wWw.qikuaiwx.Com

  圣旨中,朱元璋当然没有说是因为要和张一凡讨论新学的事情。但是,张一凡其实已经猜出来了。

  要说这个时代,对于朱元璋了解的人,他张一凡必然是算其中之一的。他当时说出那么大的一番话,要是不惊动朱元璋,那就怪了。

  也行,北方还是太冷了。要说过冬的话,香山县就不错。

  不过如今,还是要回南京去才好。

  于是,在接到旨意之后,张一凡给朱棣写了封信,又去燕王府和燕王妃做了告别,并且把北方的事情做了安排。比如说,肉松厂,鱼松厂,养殖场等等,都有安排,然后才领着学生,浩浩荡荡地南下。

  这五十个学生,可都是有家仆护卫相随的,至少大部分人都有。加上张一凡这边,那是一两百人的队伍,绝对很庞大了。

  要是一般的队伍,地方上想要招待,绝对是很头疼的事情,毕竟是要花不少钱的事情。

  但是,这是大驸马、荣国公一家子和他的学生南下,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这可是财神爷!

  地方上的乡绅,最是积极了,抢着招待,哪怕只是听到一些大明财神爷的只言片语,那可都是说不定有巨大帮助的。

  就这么的,张一凡一行人走走停停,路上用了快两个月,到了洪武十四年年底才算是回到了京师。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更新,254 朱元璋的考虑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