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6)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4)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5)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6)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a.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b.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c.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d.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e.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2)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
(3)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
(4)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5)形式与内容(从属)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
1、一观——真理观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4)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5)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wWw.qikuaiwx.Com
(6)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6)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呆呆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洪荒之大道独尊更新,第84章 唯物论原理免费阅读。https://www.gzdcdz.org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